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網站信息查詢,網址鏈接:https://www.hbtcm.edu.cn/;備案編號:鄂ICP備05003320號-1;站點標簽:大學,中醫,中醫藥,中醫藥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 />
備案類型:事業單位備案
備案編號:鄂ICP備05003320號-1
備案主體:湖北中醫藥大學
網站聯系人:湖北中醫藥大學
網站聯系電話:027-68891286
網站聯系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黃家湖西路16號
湖北是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故鄉。湖北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8年,是湖北省***一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醫進修學校。2003年,原湖北中醫學院與原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醫學院,2010年3月更名為湖北中醫藥大學。學校是我國較早開辦中醫本科教育和最早開辦中醫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是湖北省***所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省屬高校,湖北省首批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省屬高校;還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坐落于江城武漢,兩校區辦學,占地總面積1610畝,建筑總面積54.3萬平方米。曇華林校區位于武昌中心城區,歷史人文底蘊濃厚,古樸典雅,書香氤氳;黃家湖校區為山水園林式校園,現代化功能齊全,大氣磅礴,秀美莊嚴。學校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2.23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55.5萬冊、電子圖書144.7萬冊。校本部現有教職工1210人,其中,專任教師737人,具有高級職稱464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83萬人,其中本科生1.57萬人,研究生2636人。
在六十余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弘揚“求真求實 精勤博極”的時珍精神,堅持“傳承與創新并重、科學與人文相融”的辦學理念,秉承“勤奮 求實 發掘 創新”校訓,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迄今共培養十萬余名畢業生,涌現了一批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973中藥項目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在內的知名校友。
學校辦學層次齊全,涵蓋本科、碩士、博士生教育;辦學類型較為豐富,涵蓋國內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學生教育、成人繼續教育等。學校現有35個本科專業,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經濟學7個學科門類。現有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含中醫學、中藥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中醫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含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護理學和醫學技術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中醫、中藥學、護理、翻譯、藥學和公共管理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現有中醫學和中藥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學校不斷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擁有3個教育部特色專業、4個省級品牌專業,6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4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5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擁有2門***一流本科課程、1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精品課程、11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精品資源共享課、8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學校不斷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方向,強化學科交叉融合,推動特色發展。學校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現有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學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擁有3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2個省級優勢學科群;建有5個國家衛生健康委重點專科、9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20個省級重點專科。臨床專科建設成效明顯,肝病科、腎病科進入國家區域診療中心行列。
學校建有1個中藥資源與中藥復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個湖北省中藥資源與中藥化學重點實驗室,3個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道地藥材與創新中藥新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基地,1個針灸治未病國際合作基地,2個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及其他16個省級、武漢市科研平臺。學校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中醫藥防治肝病基地、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重點培育聯盟理事長單位、國家疫病防治建設中心、湖北省中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湖北省產業技術創新基地道地藥材與創新中藥新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基地的依托單位,是全國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培訓和研究中心、全國中醫醫院信息管理中心、湖北省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
學校擁有國醫大師3人,全國名中醫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2人;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岐黃學者2人、“楚天學者計劃”楚天學子11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9人;1人家庭入選全國首批“教育世家”;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1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0人;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8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專家14人;湖北省醫學領軍人才***層次、二層次2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4人,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13人;湖北中醫大師10人,湖北中醫名師19人;湖北名師4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9人;全國中醫臨床、基礎優秀人才9人,全國中醫藥骨干人才5人;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醫6人;湖北省醫學青年拔尖人才***層次、二層次2人;湖北省高層次人才計劃專家23人;4人獲湖北省道德模范、師德先進個人、“荊楚好老師”。建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綜合基地”。
學校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積極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是全國***批有條件接受外國留學生的高校,也是我省***批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省屬高校。享有對港、澳、臺地區招收本科生、研究生資格,涵蓋了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等多個層次;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余所高校、學術團體、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學校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醫藥在海外的發展。選派教學、臨床骨干出國進修學習、參加學術交流,開展國際協作和科研合作。學校依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建有“中醫藥高等院校教學與管理人員對外交流基地”和“中–馬(馬來西亞)中醫藥中心”。學校附屬湖北省中醫院選派中醫專家赴非洲執行醫療援助任務,積極承建中國(湖北省中醫院)-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本·阿克隆醫院)中國“中醫中心”建設合作項目。
近年來,學校在教學、科研、人才隊伍、學科建設、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學校連續3屆獲評全國文明單位、連續7屆獲評湖北省文明單位、連續2屆獲評湖北省文明校園后,入選2021-2023年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高校;主持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多項。學校是“湖北省高校黨支部規范化試點高校”“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地”;6個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全國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2名研究生入選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高校”、“湖北省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綜合治理優勝單位”等榮譽稱號;湖北省企業、科技事業單位檔案工作目標管理“省一級”單位。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校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開展疫病科技攻關;國醫大師梅國強教授指導完成 “肺炎1號”“強力肺炎1號”;呂文亮教授全國率先編制發布中醫藥預防新冠肺炎居家預防養護簡易手冊,主持科技部“新冠肺炎防治重大專項”;附屬湖北省中醫院陸定波教授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王平教授牽頭主編“中醫抗疫100問”專刊,由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贈閱給全球十多個國家;1名教師獲“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六十余載躬耕樹蕙,弦歌不輟;新一甲子奮進跨越,再續華章。“十四五”學校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學校將以更廣的視野、更大的格局、更強的擔當,繼續扎根荊楚大地,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標“雙一流”建設,面向行業,輻射全國,以銳意進取的新姿態、謀事創業的新作風、行穩致遠的新步伐,頂壓奮進、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加快建設全國一流中醫藥大學和一流中醫院,在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醫藥事業發展,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等方面積極作出新貢獻。
湖北中醫藥大學(https://www.hbtcm.edu.cn/)已被三體網址大全收錄在網址百科信息庫中,所在分類目錄為”生活服務 > 大學 > 湖北“目錄,百科頁面地址:http://www.hengjizhaoye.com/siteinfo/1279.html。三體網址大全匯聚國內優秀網站大全,是提升網站外部鏈接流行度以及影響力的權威分類目錄及收錄提交入口,歡迎廣大優質網站提交收錄申請。
本站提供的網址信息“湖北中醫藥大學”源自互聯網,在2022-10-21收錄時,該網頁上的內容均合規合法。三體網址大全遵守和尊重國家法律法規對著作權人和版權的保護,如該網站存在侵權內容和三體網址大全無關,三體網址大全會第一時間將含有違法信息和侵權內容的網站收錄頁面進行斷鏈以及徹底刪除處理。因為網址導航的特殊性,收錄的網站域名會有過期、刪除、重新注冊等情況,三體網址大全不聲明也不保證該鏈接的正確性和可靠性,請仔細考慮清楚后,再進行訪問,如有風險自行承擔。
大學/湖北
大學/湖北
大學/湖北
大學/湖北
大學/湖北
大學/湖北
大學/湖北
大學/湖北
大學/湖北
大學/湖南
大學/湖南
大學/湖南
大學/湖南
大學/湖南
大學/湖南
大學/湖南
提示: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由三體網址大全的用戶發布,其真實性及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三體網址大全僅引用以供用戶參考。詳情請閱讀三體網址大全免責條款。